国家级政府机构   热点网站索引    各类报刊综览    中国法律大全    经济类网站   返回首页

各省市政府机构   中国企业集成    国外企业查询    电子商务网站    影视之窗     联系方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举办的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系列报告会上的报告(摘要)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一步奠定了微观基础

  国有企业在改革与调整中不断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3年来,国有企业在改革与调整中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13年,是国有企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13年,是国有企业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迈出前所未有重大步伐的13年。

  国有企业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其他经济成分快速发展的同时,国有企业在竞争中也保持了较快增长。1989年至200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从3895.1亿元增加到14652.1亿元,年均增长11.7%,比GDP年均增长9.3%高出2.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固定资产净值和上缴税金年均分别增长12.3%、10.2%、15.5%和11.1%。2001年,我国钢产量、原煤产量、水泥产量、化学纤维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二。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占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的50%以上。国有企业总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有经济布局得到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影响力、控制力进一步增强。2001年底,我国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903家,其控制和带动的社会资本约6300亿元;境外国有控股H股公司52家,加上国有控股红筹股公司,其控制和带动国外资本约380亿美元。国有经济在石化、石油、电力、冶金等关系国家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支撑、引导和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1989年到2001年,国有企业户数从10.23万户减少到4.68万户,但实现利润从743亿元提高到2388.56亿元。2001年面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大幅下滑势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与2000年基本持平。这充分说明在国有经济布局得到优化的同时,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明显提高。

  国有企业组织结构明显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一批优强企业。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小而全”、“大而全”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514户,虽然企业数只占全国工业企业数的0.3%,但2001年其资产总额占全部工业的59.2%,销售收入占41.9%,实现利税占47.6%,实现利润占49.4%。在煤炭、汽车等一些重点行业中,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分量加重。2001年,跻身世界500强的内地国有企业由1998年的5家增加到11家,体现出我国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体实力的提高。按销售额排序,2000年排在我国企业前10位的都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也有明显提高。2001年,全国3.5万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0.9亿元,比上年增长48.7%。

  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九五”以来,我国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通过消化吸收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国有企业掌握了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我国自行研制的60万千瓦火电机组、50万伏高压输变电设备各项性能参数均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末水平。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主要行业重点企业的生产装备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13年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14万亿元,形成新增固定资产3.17万亿元。经过改造,重点国有企业装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加工能力、加工精度明显上了一个台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也显著提高。国家经贸委确定的宝钢、长虹等6户技术创新试点企业5年来共开发新技术新产品5239项,申请专利4333项,新产品销售收入5513亿元,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

  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转换。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相当一部分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中514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已有430户进行了公司制改革,改制面达到83.7%,其中282户企业整体或部分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这几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移动等一批国有企业相继在海外上市,标志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实质性重大进展。长期以来企业只生不死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初步形成。企业内部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基本建立。1998年到2001年的4年间,国有企业通过优化结构和减员增效,人员大幅度减少,职工下岗累计达2550万人,这不仅大大缓解了企业人浮于事的状况,也表明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

  13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的重大进展和巨大成就充分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可以结合的,国有企业是可以搞好的。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成就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路可以走。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最艰难、最富有挑战性的一环,13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展开和推进的。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知难而进、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结果。

  为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重振国有企业之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殚精竭虑,运筹谋划,倾注了很大心血。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现企业制度创新。一是积极推进政企分开,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政府机构进行重大改革和调整。经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0个减少到29个。国务院各部门将200多项职能交给企业、中介组织或地方承担。6408户军队、武警、政法机关所办的经营性企业和297户军队保障性企业移交地方,530个中央党政机关所办的企业和经营性实体与其脱钩,共涉及资产12436亿元,职工338万人。二是积极推进公司制改革,促进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国务院和各地确定的2500多户试点企业,大部分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了公司制改革。从1998年到2001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重组上市的有406家,到境外上市的有22家。三是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方式,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国务院批准了27户中央直接管理的、基础较好的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允许和鼓励地方进行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试点,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国务院先后任命了75名监事会主席,陆续向182户国有企业和一批银行、保险公司等派出了监事会主席和监事。中组部、国家经贸委等七部委还选择了一批在行业中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的试点,以促进企业依法经营。

  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实现企业技术创新。一是拿出部分国债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1999年以来共安排国债技改贴息资金355.4亿元,安排项目2175个,总投资4354亿元。通过国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得到缓解,一批我国不能自行生产、严重依赖进口的重要工业品基本上可以立足国内解决;一批重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一批老企业重新焕发了青春;拉动社会投资,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我国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挑战做了技术准备,将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调整结构、提高竞争力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二是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已达289家,省一级政府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已超过2000家,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中的工业企业基本建立了技术中心,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了一批产学研联合示范项目,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各种形式共建研发机构和产业化联合实体。围绕解决企业面临的一些重大技术难题,组织开展了院士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力推进科学管理,实现企业管理创新。一是总结推广了一批典型经验。针对国有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1996年以来,先后在全国推广了河北邯郸钢铁集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山东潍坊亚星集团对企业购销活动实行公开比价管理的经验,河南许继集团深化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的经验,联想、海尔和黑龙江斯达集团以及广州市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二是加强了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中央和各地普遍加大了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调整力度,一大批思想解放、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走上领导岗位。各地把党管干部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经营者结合起来,在建立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三是加大了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近几年来,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先后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了世贸组织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企业管理等内容的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在发展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方面,一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结合垄断行业的改革,大力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二是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筹集发展所需资金,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三是支持大型企业集团进行技术改造,培育核心竞争力。四是对具备条件的企业集团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五是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开拓国际市场和跨国经营。六是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分流富余人员和分离办社会职能,减轻企业负担。在放开搞活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一是鼓励各地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放开放活国有中小企业,目前国有小型企业改制面已达86.1%。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贷款难、人才短缺、技术缺乏等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已开展了信用担保体系的试点工作。三是加强社会化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全国有40多个省区市开展了此项工作。四是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全国共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36家,带动各类社会服务机构200多家,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服务的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五是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继《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实施后,今年6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小企业促进法》,标志着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开始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在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方面,1997年以来,国家共安排核销银行呆坏账准备金1409亿元,对2075个项目实施了政策性关闭破产,使一大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退出了市场。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步伐的加快,不仅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企业优胜劣汰机制的建立,为国有企业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创造了条件。

  大力推进增资减债,努力减轻企业债务负担。1999年,结合国有商业银行集中处理不良资产的改革,国家决定对那些产品有市场、发展有前景、技术水平先进、管理基础好、领导班子强,仅仅由于债务过重而陷入困境的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债转股。经过严格把关,最后确定对580户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债转股总额4050亿元。初步匡算,实施债转股后,债转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可由原来的70%以上降到50%以下,一年可减少企业利息支出200亿元左右。在减轻企业债务负担的同时,国家还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国有企业补充资本金。到1997年底,将577亿元拨款改贷款的资金转为国家资本金。1998年到2001年底,国有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筹集资金5000亿元左右。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所得税返还、增提折旧等渠道,也增加了企业资本金,降低了资产负债率。

  大力推进配套改革,努力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动员各方面力量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下岗失业人员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近几年多次召开会议专门进行部署,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1998年到2001年底,国有企业2550万下岗职工绝大多数进入了再就业服务中心,进入再就业中心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比例一直保持在96%以上。4年来全国共筹集下岗职工专项资金84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428亿元。为了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大了培训力度,加强了就业指导。1998年到2001年,先后有1865万下岗职工出再就业中心,通过各种渠道实现了再就业。所以,这几年在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力度明显加大的情况下,企业和社会总体上保持了稳定。二是加大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力度。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打击假冒伪劣、走私贩私、骗取出口退税等专项斗争,特别是去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斗争,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惩处了一批犯罪分子。全国共清理各类集贸市场48520个,取缔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摊位36424个,取缔无照经营户63594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5万多件,案值5.4亿元,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案件95件、犯罪嫌疑人308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蔓延的势头得到遏制,为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更好地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是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减轻了企业的负担。1997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建立了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办公室负责工作指导、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到2000年底,全国共取消各种基金和向企业不合理收费项目44602项,查处和纠正各种乱收费案件66547起,制止了向企业乱检查、乱评比、乱摊派,对企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就充分说明,中央作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正确的、及时的,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是必要的、有效的,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贯彻中央决策是坚决的、有力的。

  坚持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为新世纪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今后的路还很长。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最艰苦的攻坚阶段,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几十年积留下来的体制问题、结构问题、社会负担问题、创新能力问题等,迫切要求我们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参与国际竞争主力军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与国外著名跨国公司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对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对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的极端重要性,对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搞好国有企业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按照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企业自身艰苦努力,切实解决好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的问题,同时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付出必要的改革成本,需要中央、地方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给予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必须坚持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坚持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共同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