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养和造就卓越企业家是竞争的重要前提

 

 


  国家经贸委产业政策司副司长马荣凯在“2002年跨国公司卓越质量经营高层论坛”上说,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卓越的经营管理必然要求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熟悉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又善于开拓创新,懂得市场经营,并在财经、金融、科技、历史和法律等方面有一定修养的卓越企业家,这也是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一项重要前提。
  马荣凯提出,过去政企不分,企业只是一个生产单元,所有者的重要决策权力都由政府有关部门行使。如投资项目要由综合经济部门审批,财务决算要由财政部门批准,工资分配要由劳动部门管理等等,各级政府承担了国有企业董事会的职能。经过20多年的改革探索,国有企业的体制构架及其与政府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计划经济的生产主体到面向市场的经营主体的转换已经初步完成;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干预倾向强烈的企业主管部门制度已经成为历史。体制变了,市场环境变了,我们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就需要有一大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卓越企业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如果我们能把世贸组织规则运用的好、掌握的好,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所以,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和新挑战,广大企业家必须不断学习,成为既熟悉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又勇于开拓创新,懂得市场经营,并在财政、金融、科技、法律等方面具有相当知识修养的人才。我们相信,在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必将锻造出一大批顶尖级的大企业、大集团公司,也必将涌现出一大批有能力把企业做大做强,更要有能力把大企业管好的卓越企业家。
  马荣凯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不同行业的发展有利有弊,面临挑战的行业几乎都是近几年增长较快、今后若干年国内市场潜力较大、产业关联度高、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行业。这些行业大都属于资金、技术密集性产业,需要很高的规模经济要求和技术素质要求,只有大规模生产才能降低成本,保证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只有大规模投入才能形成自主开发能力,保证产品在技术上的竞争力。这两个方面只有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才能做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格局下,如果我们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能够承受住国际竞争,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就会为国民经济拓展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有了最重要的保证。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国家经贸委提出以市场化的方式推进发展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工作。一是按照国际通行的“标杆管理”的办法,大企业要与国际同行业先进企业“对标”,找到自身在产品、技术、管理、质量、市场营销、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差距,找到形成差距的原因,明确努力的方向。二是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研究制订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措施,包括增加研究开发费用、强化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营销网络、改革内部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等等。三是政府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包括减少行政性审批,帮助企业移交所办学校、医院等社会负担,支持企业分流富余人员等等。其目的,一方面是通过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为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是希望企业要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找出本企业与国际上著名跨国公司之间存在的差距,把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
  马荣凯指出,从经济运行管理的内容和范围讲,国家政府职能部门也面临着“三大转变”。一是由部门管理转为全行业管理;二是由直接管理向间接调控转变;三是由管理国有企业为主向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社会化管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