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严格说来,强生Johnson & Johnson 与中国的同仁堂没法比。别的不说,单说二者的年龄就相差很大。同仁堂已经300多岁了,而强生才不过是个116岁的中年人。此外,驰名华夏的同仁堂以药品为主业,强生则大小通吃,什么赚钱做什么。最重要的是,同仁堂靠的是“祖传秘方”起家,而强生呢,最拿手的是收购别人的“祖传秘方”。
相似点:信誉加业绩
强生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侧面:侵略性。在过去10年来,强生以其各种炮弹——从抗艾滋药到儿童沐浴液无所不包的产品——猛攻各个市场,吞食众多较小型的公司,结果把自己塑造成家喻户晓的品牌。凭着每年330亿美元的盈利,强生毫不留情地把竞争对手打翻在地,还要踩上一脚。
在医药行业中,强生算是颇引人注目的一间公司。近几个月来,业内的几大巨头接二连三地遇到麻烦。默克、礼来(Eli Lilly)和先灵葆雅(Schering-Plough)等公司由于主要药物产品的专利已经过期,公司的盈利空间不断减小。百时美施贵宝则由于市场营销和销售渠道的问题,公司股价在近几周内大跌40%。辉瑞还算稳健,但也同样面临诸多问题,如专利过期、激烈的竞争以及销售渠道不畅等。分析员指出,今年也许是医药行业在10年里最黑暗的
1年。
强生却完全没有这种疲态,仍以美国支柱公司的面目出现。今年将是强生有史以来第18个盈利大幅增长的年头,该公司预计,今年盈利增幅将达到18%。此外,该公司的红利将在去年每股 82美分的基础上再次大幅上升,今年将因此成为红利连续大幅增长的第40年。再从现金流量来看,该公司去年的现金流量高达70亿美元,以致有人戏称该公司为自动取款机。在过去1年里,强生的股价已经飚升了24%,其市盈率为27倍,比该行业的平均水平低了将近1/5,比标准普尔500强的平均水平低32%。
不同点:蚕食与鲸吞
如果说,强生也算是一个“百年老店”,百多年来一直受人尊重,在顾客、员工和投资者之间八面玲珑,与同仁堂颇有相似之处的话,那么,它的笑面虎式的企业文化,则完全代表着东西文化的差异。
这种差异来源于出身的不同。同仁堂等大多数医药公司最初起源于治病救人的理念,多数凭着一些科技成果赚得第一桶金。而强生最初是生产婴儿奶粉的,从一开始就经历了零售业的激烈竞争的洗礼。同时,由于不是科班出身,强生偏向于通过收购其它公司从而“收购”其它公司的专家,最终收购别人的产品,尽管强生公司自己的实验室也不弱。仅仅在过去10年里,强生就进行了大大小小50次收购,一些强生的拳头产品如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效药Remicade等,都这样收购得来的。就在去年,强生还进行了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两次收购,其中包括以123亿美元收购Alza。
尽管强生在对待顾客和投资者时笑脸相迎,但与生产被其看中的某种产品的公司打交道时却手法娴熟,甚至透出一股狠劲。Amgen曾研制出一种名为Procrit的抗贫血药,并将专利的使用权转让给强生。不过,Amgen仍保留其在某些市场中的销售权。事隔不久, Procrit就成为强生的畅销药,估计今年的销量将达35亿美元。而Amgen则从 1995年开始投诉强生,指强生在Amgen控制的市场中出售这种药。两家因此闹上法院。与此同时,Amgen开发出第二代同类药物,名为Aranesp。强生在大为恼火之余对 Aranesp大肆攻击,其药品部门的主席克里斯廷·旁赤膊上阵,亲自召开专家座谈会,数落 Aranesp的种种不是:药效不如Procrit,反应较慢,而且也较昂贵等等,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
杀手锏:专家加外援
在借鸡生蛋的同时,强生也很注重加强自身的技术力量。近年来,该公司不断加大对产品开发的投入。强生估计,今年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将比去年增加11%,达到40亿美元以上。该公司的 CEO比尔·韦尔登还提议将负责研发部门的泼·彼得森提升至执行委员会中,从而提高这个部门在公司中的地位。彼得森指出,仅在今年4月强生就有41种药物进入培养试验阶段,强生“在早期试验阶段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
强生所拥有的高级人才并不少,在商业拓展、销售和市场营销方面该公司都是人才济济。这些人才与韦尔登一样,在业内浸淫多年,对药品、消费品、医疗设备等产品了如指掌。不过,强生并不因此满足,为了进一步充实其专家队伍,该公司不断把目光瞄准其它公司。强生智囊团的主管鲍勃·奥尼尔指出,北美和欧洲的100间药品公司以及其它地区约400间生物制药公司,都很合强生的胃口。
有趣的是,强生在吞下其它公司后,并不是把它们消化掉,也就是说,不会像多数进行合并的公司那样,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和裁员。在很多时候,被收购的公司仍保留着相当大的独立性,以至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了一些被收购的公司与强生争夺客户、分销商与供应商的事件。此外,强生发现,被收购公司的管理人员往往不能适应新的管理职务,为此强生公司干脆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培训这些俘虏。
当然,也有人把强生这种策略形容为玩火,IBM的帕米萨诺和通用电气的伊梅尔特与韦尔登一样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很快帕米萨诺和伊梅尔特就发现所在公司市值大跌。大笔投资换取业务增长不是不好,但千万别把一个百年老店玩出虚火来,否则,那可是无药可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