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获得连续增长的坚强后盾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私营经济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这是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在日前开幕的“2002年亚洲创业投资中国论坛”上强调的。
经叔平在发表题为《私营经济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的演讲中称,私营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这是20多年前难以想象的。20多年来中国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433万户,从业人员4760万人,注册资本为3400多亿元,比改革开放初的1981年分别增长12.3倍、20倍、686倍。1989年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仅为0.57%,而2001年已达20.46%,平均每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
经叔平说,在中国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私营经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发挥了独特作用。其主要表现在私营经济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过程中,为国家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贡献了力量。一些私营企业由原来的“家庭作坊”水平起步,经过发展已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客观形势已经发生变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私营企业将面临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更为广泛的竞争与合作。
经叔平说,从我国私营企业自身看,目前仍存在着整体规模分散,家族式管理,产业结构趋同,总体技术水平、经营素质偏低等问题。许多私营企业还没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核心竞争能力尚未形成。他认为,中国私营经济发展仅靠数量扩张已远远不够,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全面调整、优化、换代升级,提高整体素质。
经叔平表示,中国的私营企业家们已经和正在正视自己,调整自己,迎接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