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劳动力优势”能保持多久

 

 


  有关部门2001年对工业系统150户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现状的调查表明,国有企业1982年以后引进的大学以上人员流失率高达64%,而高科技民营企业的流失率仅为18.5%。流失的原因可能是复杂的,但一个主要的原因显然是:企业的工资水平难以体现人才真正的价值。北京大学的张维迎教授认为,中国企业过去享有的真正优势并不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是对高质量的人才支付低价的工资,因此这种“优势”随着人力资源体系的开放很快就会消失。
  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与中国企业争夺高素质的劳动力,原来相对封闭的人力资源体系逐步开放,中国的企业将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大幅度提高高级人才的薪酬,要么眼睁睁看着人才大量地流失。目前存在的劳动力廉价优势,使我们的产品在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但同时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一方面,如果企业仍然沉迷于“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中,就很难在和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吸引人才。如果说前几年流失的是以技术人才为主的话,现在高级管理人才也将面临大量的流失。另一方面,廉价的低端劳动力是以低成本的培训投入为基础的,这样的劳动力很难进行技术创新。
  联合国日前发布的《2002贸易和发展报告》说,美国1998年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但考虑到生产率因素,创造同样多增加值,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只是中国的1.3倍。如此比较,日本、韩国的劳动力成本反而比中国低20%。
  当管理和技术的优势都完全丧失的时候,“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还能维持多久呢?因此,入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挑战就是,我们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将会在与跨国公司的“零距离竞争”中消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