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第三周,国内汽、柴油平均价比前周又呈微小跌势,每吨分别小跌17元和20元。曾在推价政策主导下,一周内每吨猛涨200余元的浙江市场,近日又大掉160余元,基本回落到上涨前的价位上。由于社会经营者不受“调控之手”的调遣,在当地中石化企业将价格分别上推至
3200元/吨和2750元/吨后,仍将汽、柴价定在2900元/吨和2600元/吨左右,极大的价差带来的销售急剧萎缩,使中石化的定价最终回到“市场之手”的掌握下。
从价格走势看,6月第三周期间,国内汽、柴油市场再次分别形成了两个“价格盆地”。汽油市场中的“价格盆地”由河北、山西、河南构成,“盆地”价位为2950-3000元/吨;柴油市场中的“价格盆地”再次由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构成,“盆地”价位为2700元/吨。从以往的价位地理分布规律看,一旦由若干个省区相互接壤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价格低位区后,它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价格走势的牵制效应,无论是影响力度上,还是持续时间上都要比分散的、互不相邻的价格低位区强大得多。因此,若没有人为因素强制作用,以上两个“价格盆地”的周边省份,如陕西与湖北,山东、福建以及湖北地区的汽、柴油价将会在6月第四周以及以后的一段时期内感受到强大的价格下挫压力。
从市场心态方面看,由于“三地价”(三地指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变化率仅停留在-4%左右,已不可能在计价期的最后一周内突破-8%的调价底线。在第三周期间,由于新加坡市场汽、柴油价格的变化,“三地价”变化率比前周回升了0.5%。近几日,即使不能保持新加坡、鹿特丹等市场油价继续上涨,只要以上两地市场油价不有较明显的下跌,那么在6月第四周以及以后一段时间,国内市场心态将不会对国内油价形成太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国内油品价格的主要因素将让位于国内的供需状况。
从国内供需方面看,5月末全国成品油库存在连续三个月徘徊在900万吨后,再次跃升到 1000万吨以上,这是使石油和石化两大集团不能掉以轻心的库存规模。近期,大连地区以及大连下海油的主要集散地--华东地区库存也在大幅升高,这相当于在全国油品市场最敏感的地区内形成了一条库存“高压带”。以上的这种库存局面必然会对两大集团今后一段时期的经营策略产生影响。随着7月份出厂价不调整和国内原油基准价的下调,生产企业炼制加工的利润空间会进一步扩大,因此生产企业在7月份期间减少加工量的可能性不大。在资源偏多的同时,国内需求进入了一个相对减弱的时期,所以,7月份的国内市场面临的仍是一个供大于求的局面。
综上所述,6月底以及7月初期间,国内油品推价仍然乏力,但跌价势头减弱。市场心态处在观望与新一轮心态调整中,虽然库存很高,但供需因素对油价的影响不像市场心态那样具有“爆发力”,它对油价的影响是持续和缓慢的,市场将呈现出“不温不火”的局面。预计,近期内国内最低汽、柴价格大约不会低于2700元/吨和2600元/吨,而且在此价位附近交易将开始变得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