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入世机遇,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摘要;我国已经入世。入世将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带来机遇。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选择应该是四轮驱动、梯次推进。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存在着三个主要问题:(1)资金、技术、人才的逆向流动与流入瓶颈问题;(2)市场机制滞后对区外要素流入的漏损和排斥;(3)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的两难选择。我国应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提供的新机遇,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入世;西部大开发;战略;问题
    一、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选择:四轮驱动、梯次推进
    在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模式上,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它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笔者认为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模式及发展战略思路应当是:四轮驱动,梯次推进。
    1.政府牵引推动效应。根据西部专家的资料,“八五”和“九五”期间西部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比东部低5个百分点,东西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额也由 “九五”初期的约 3000元扩大到了 1998年的约5400元,发展差距拉大。特别是“九五”以来,西部企业获得的市场份额趋于缩小,差异呈加速扩张趋势,这是一种在经济
    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缺陷,经济发达地区越发达而经济落后地区更加落后的“马太效应”。要启动西部开发战略,就必须遏制这一趋势,特别是要在西部最薄弱环节即基础设施方面,加大牵引性投入,也就是说,此时政府的介入就显得非常必要。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率先对某些发展前景尚不明朗的产业(部门)先行政策性投资,以此表明政府对这些部门的扶持意向,从而通过自身的活动间接地吸引社会机构和私人部门随后跟进,这种“政府机构先行意向投资——社会机构或私人部门跟进投资——政府机构再转移投资方向”的牵引机能,是西部地区遏制“马太效应”的有效机制。必须指出,现在西部开发基本上是在市场经济下进行,在同等的市场机制下,西部不可能同东部竞争,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必须继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宏观调控作用,如果没有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西部在吸引资金和人才。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经济。缩小东西差距等方面的能力将大大减弱。
    2.外资引入潜力拉动。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外资已大规模地进入了我国,但由于各种原因,进人我国西部地区的仍然很少,截至1999年底,东部地区吸收外商投资 2700亿美元,约占87%,西部地区仅99亿美元,仅占3%左右。从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吸纳外商投资存量来看,东部地区为550多万美元,西部地区仅86万美元。然而随着一系列条件的变化,外资大规模进入西部地区是必然的。无论是实证分析还是定量分析,都证明经济增长速度。市场规模的扩大、投资的增长等都与外商投资具有极强的相关性,中国吸收外商投资规模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约在0.9左右。因此,西部地区在今后的经济增长中,若是增长速度高于东部地区,再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进行与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将会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多和更好的投资机会。特别是西部地区技术装备先进,利润率较高的航天、飞机制造、生物制药等行业;有资源优势且市场看好利润率很高的特色产品深加工企业,如葡萄酒制造,特色农产品、稀土等矿产品深加工;有资源优势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开发及其深加工以及西部有发展潜力的交通运输业,如航空、铁路。管道运输等,均可以成为利用外资的新热点。那些不景气的机床制造、冶炼及初加工业,也可以通过调整、改组,争取被跨国公司收购兼并,从而盘活这部分国有资产。西安、重庆、成都、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还可利用自身在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优势,争取与外国资本进行知识密集服务业的合作。此外,西部农业、林业、环保业,也可以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领域。可以肯定,西部地区吸收外商投资大有潜力可挖,对经济拉动力极强。
    3.民营资本生力军带动作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并没有获得像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那样的发展环境。在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的这种相对滞后发展的情况更为严重。由于人口文化素质、市场经济意识、交通基础设施、改革开放状况等方面的影响,西部地区的市场体系的发育程度较为滞后。1997年,西部地区的人口占全国的22%,但集贸市场的成交额仅占全国的12.4%,生产资料市场的成交额仅为550亿元,也就是说,西部十个省市区生产资料市场成交总额还不及东部地区的江苏。浙江。山东等任一省的成交额多。因此,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大力发展西部地区自身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经济和股份制经济等,以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民营企业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生力军。特别要注意吸收东部沿海地区的民营资本进入西部,积极支持鼓励东部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形式,参与西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结构调整;在投资上,尽快把竞争领域的项目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在资本市场,应允许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甚至可以在海外市场融资,要尽快开放二级市场,对高科技民营企业上市应降低资本金标准等。
    4.国企改制外向嫁接发展。西部国有企业具有东部沿海国有企业所不具备的特点,首先是经过西部地区人民的辛勤努力和艰难创业,西部地区已建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的采掘工业、原料工业、机械加工工业等为主体的重工业体系,这就为西部地区经济的现代化奠定了比较扎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其次是西部地区各省区均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如能源、原材料、机械、电子、纺织、飞机、航天等主导工业部门,有色金属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军工、冶金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等;在铁路运输方面,横贯东西,纵穿南北的铁路运输网络,特别是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对加强西部与中东。西欧之间的经贸联系将具有重大的意义;在航空运输方面,两大航空公司(西南航空公司和西北航空公司)形成了连接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内的巨大航空运输网络;在邮电通讯方面,各省区均已安装长途程控交换机,形成了由明线。电缆。光缆、微波、短波以及卫星通信地面站等现代化手段组成的电讯网络。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在上述各领域中都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西部开发中,国有企业的作用仍是极为重要的。在开发中,要加快国有企业的调整、重组和改革,在国有经济中建立强有力的市场激励与约束机制,鼓励国有企业经营者调整经营发展战略,实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实现以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老工业基地和高技术产业为“发展极”和“增长点”。并逐步推进的开发模式。
    总之,西部发展必须坚持四轮驱动、梯度推进、积极发展区内发展极的原则,一方面,要确立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方针,放弃与东部无优势的工业,主要发展有自己优势和在东部市场或国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以产品的东输为导向调整区内的工业结构和体系;另一方面,要培育区内需求和市场,塑造有容量的市场,发展自己的产业和产业链,通过各种方式形成集中的城市和有容量规模的市场。最后,还要坚持西部内部各省市区之间的产业分工,避免重复建设,使各类要素能在西部得到优化配置,从而在西部加速城市化过程中,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增长极和中心城市。

    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问题
    1.资金、技术、人才的逆向流动与流入
    瓶颈问题。根据全要素经济增长模型以及重视人力资本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一个地区的经济成长,最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于资金、劳动力。技术、人才等各要素的投入。从西部经济发展的要素供给看,土地和劳动力过剩,而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特别缺乏。缩小发展差距和大开发的一个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这些西部缺乏的要素要么从内部得以积累,要么大量从东部流向西部。要素是根据什么来积累和流动的呢?关键的是收益水平。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中,要素是要追逐收益的。哪个地区的资金利润率、工资待遇、技术价格、企业家报酬等等水平较高,它对要素的吸引力就强,资金、劳动力、技术、人才等等,就往哪里流动。总体上讲,资金、技术、人才,特别是企业家等这些西部稀缺的要素,越是随着西部开发的市场化发展,越有可能发生净流出,而不是净流入。这将是影响西部大开发及其经济成长的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从资本要素的流动看,在资本资金市场上,由于东西部公司的效益差别,东部由券商推荐的上市公司较多,而西部一些省选择够上市标准的企业很困难。东部上市公司和建立的基金较多,西部较少。西部居民又要购买东部上市公司的股票和基金等,西部储蓄积累的一部分,由此流出西部。从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来看,随着改革的深人进行,劳动力流动的市场化环境将不断完善,户籍约束软化,住房商品化,保险社会化和商业化,就学和就医也逐步市场化,农村户口和城市户日的差别在模糊,这一切为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追逐收益而流动创造了条件。一个地区的资金和人才收益率越高,说明这个地区资金和人才的利用率越高。从劳动力的收益看,东部要比西部高,东部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对人才的吸引竞争力强,西部的人才总体上将向收益高的东部,特别是向沿海地区流动。现实的微观经济运行中,技术专利、技术人才和企业家要素的流向,主要取决于企业综合收益水平的高低。因为只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好,在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下,技术专利、技术人才和企业家要素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从东西部比较来看,这些要素在东部利用的机会要比西部多,发挥作用的环境要比西部好,收益回报要比西部高。这就是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配置给西部的技术工艺。技术人才和企业家,在改革开放以后向东部流动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西部开发中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的逆向流动及流入瓶颈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2.市场机制滞后对区外要素流入的漏损和排斥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扩大,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增强,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的动力源泉,而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动员和组织经济活动来配置资源的领域逐步缩小,能力相对减弱。但是,这一新体制在西部地区的运作仍然十分滞后,这对区外流人要素将会产生侵蚀。漏损和排斥等不利影响,例如会影响资本、技术及人才等要素的投人和使用的效率。因此,西部开发要适应新体制的要求,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作为西部开发主体的积极性,动员各种社会闲置资本,努力培育以价值规律为基本调节手段的区域开发机制。从外部要素流入西部的位势来看,由于西部自身固有的劳动力、土地和资源丰富等优势,东部一些要素将会梯度流动到西部。当然,这主要是通过东部投资者到西部兴办企业等方式进行。因此,现实的要素流动就必须解决这样两个问题:首先,要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克服各种对东部投资者在自己管辖范围的土地上赚取利润、发财致富、汇出收入感到不适应的错误思想。其次,要从体制上真正向市场经济转轨。目前,西部政府管理运行方式还留有很浓的计划经济色彩,造成投资和经营者与政府各部门打交道的规章制度太繁、关卡手续太多、时间太长、成本较高,投资经营失败的风险也比东部大得多。这样,势必影响东部投资者到西部投资。
    3.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的两难
    选择。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期发展战略,面临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最脆弱的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十分严重,不仅导致西部自身人类生存条件的恶化,而且地貌。植被的破坏造成的两河上游水土流失已严重危及两河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再也不能走边开发边破坏的老路。一定要把保护江河源头,综合治理两河上游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遏止环境恶化放到优于对其开发利用的突出位置。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直接影响西部地区(主要是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例如,近20年来,青海境内的黄河入水量已减少了近1/4。因此,要改变大水漫灌的传统农业用水方式;确保生态用水不容超采;稳定现有绿洲规模和耕地面积,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强化流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大力开发西南水力资源,充分利用这种洁净能源。应当总结各种成功的经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地在更大范围内把退耕还林还草与发展生态农业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农民千百年来依靠粮食种植业或放养畜牧业谋生的从业习惯,发展高效、优质,以生命工程、生物工程为技术手段的生态化。现代化的绿色大农业。工业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工业的加工工艺亦应首先考虑其环境与生态效益。总之,西部大开发必须走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三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广阔空间。
    三、世贸组织规则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提供了制度框架与契机
    1.世贸组织鼓励公平竞争与自由化贸易规则为西部地区提供了利用外资的新机遇。我国已经入世,入世对西部开发中的资金、技术要素流入瓶颈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契机。众所周知,世贸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在世贸组织的各项宗旨中,鼓励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的相应利益与份额等,都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特别是世贸组织还把透明度原则体现在世贸组织的主要协定、协议中,对公平贸易和竞争的实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换言之,世贸组织规则有利于跨国公司进入西部地区,也有利于西部开发中的利用外资。
    随着一系列时空条件的变化,跨国公司大规模进入西部地区是必然的。由于西部开发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框架下进行,增加了西部开发的透明,从而增加了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力。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已吸引大批外商、跨国公司前往西部投资,给西部地区带来新的发展动力。据不完全统计,世界500强中已有80多家企业在我国西部地区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而西部地区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进一步开放金融、保险、电信等投资领域,放宽外商设立代表机构和营业性分支机构的限制,鼓励外商投资农林、水利、交通、能源、原材料和环保项目等等。最近,西部一些地方相继宣布将优先发展公路、铁路。民用机场、电站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并给予外商更优惠的政策。这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商和跨国公司到西部地区进行投资。例如,近来美回、瑞典、日本、法国等许多跨国公司都投巨资于西部的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IT产业和服务市场四大领域。在许多跨国公司看来,人世后的中国可能进一步开放西部地区的服务市场,因此服务领域正在成为跨国公司高度关注的投资目标。
    必须指出,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由加工、制造等领域,逐渐向培训、分销乃至研究开发等知识型服务领域拓展,其中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已成为跨国公司对中国大陆投资的新趋势。跨国公司纷纷在华建立研发机构表明,中国入世后,将会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到中国设立地区总部。毫无疑问,在跨国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的这一轮热潮中,西部地区必须获得相应的利用外资份额,从而有利于自身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入瓶颈的解决。
    2.世贸组织市场经济体系规则为东部沿海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入提供了规范通道。世贸组织的非歧视贸易原则除了强调最惠国待遇原则以外,还十分强调国民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的有益补充,由于世贸组织是以市场经济和贸易自由化作为框架体系,因此国民待遇原则是以国内公民、企业、商船等各类市场主体一样享受同等的待遇作为前提的。换言之,我国国内多年运作形成的各种不同类型所有制企业的歧视性待遇问题将获得一劳永逸的体制性解决。这就为西部地区开发发展战略中解决资金技术人才等瓶颈问题,提供了一种吸引国内其他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流向西部地区的可能性。西部地区应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加快市场化进程,赋予国内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以在西部开发中的国民待遇地位,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软硬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东部沿海地区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人瓶颈与参与西部大开发的问题。
    3.世贸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安排,为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改变经营机制、构筑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新机遇。世贸组织新体制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贸易体系框架内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的“差别和更优惠待遇的要求”,最明显的就是《关于差别和更加优惠待遇、互惠及发展中国家更充分参与的决定》(简称 “授权条款”)的确立与通过。值得指出的是,一方面,它是作为对最惠国待遇的重要例外合法存在,另一方面,世贸组织在要求成员地区以市场经济规则参与贸易游戏时,并没有排除成员的国有企业,只是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同样按照国际惯例行事。显然,这就为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历史性的难得机遇,即通过自身的市场化改制、重组、合并,迅速成为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市场主体,并有效利用人世后的过渡时期,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的力度,从而为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更大贡献。
    从经济意义上讲,研究与巨型跨国公司的合作比研究与一些中小国家的合作更重要。跨国公司追求全球性的机遇和效率,把自己占优势的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同东道国的优势结合起来,进行最优配置,在实施全球战略中最重大的举措是跨国购并和跨国战略联盟。战略调整和业务重组是跨国收购兼并的基本原因,收购兼并则进一步推动了战略调整和业务重组。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购并规模急剧扩大。1997年全球购并案件是 1995年的两倍,而N98年又比创纪录的1997年增加约 50%,全球购并额达

2.2万亿美元,并出现了多起超大规模的购并案。1999年上半年的购并额就达1.5万亿美元,一次购并超过 5 00亿美元的有好几例。随着对发达国家的企业购并的饱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和市场被看好,跨国公司对这些国家企业的购并和投资正在加大步伐。据不完全统计,到1998年底,世界174个国家间就签订了1700多个双边投资和 1800多个避免双重征税协议,各国企业为追求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和开发市场的成本,达到资源共享,避免竞争,选择了双赢式购并。此外,跨国公司一改过去以母国为技术研发中心的传统布局,根据不同东道国在人才、科技实力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上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安排科研机构,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使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向国际化、全球化方向发展。值得指出的是,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跨国公司通过贸易、技术转让和直接投资已经把中国纳入其全球战略安排之中。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西部地区国有企业要加快自身调整、重组。改革,从整体上彻底转换机制,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利用跨国公司带来的大量资金。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新的机制,开发出新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要精心选择具有一定实力且跨国公司能看中的企业,例如,西部地区的飞机制造业、航天业及某些军工业,生物制药。机床、仪表、石油天然气开采、电力、冶金、稀土加工、毛纺、造酒、旅游等行业的一些企业,结合全国及地区发展战略,根据跨国公司的战略意图与西部地区的资源及企业状况,促进双边或多边合作。换言之,要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加快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嫁接、合作,是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当然,防范、限制跨国公司的不轨行为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作出一些让步引进利用它的优势时,必须注意防范、限制它带来的负面效应。例如,运用我国法规、世贸组织对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规则限制其不轨行为,经常监督。评估其行为,以防我方利益被侵夺,尤其防止产业垄断。技术保守、不法转移产值和利润,促其与我方长期互利合作。
    (作者:马元柱 (福建社会科学院)摘自《国际贸易》)

="http://www.nhguangda.com" target="_blank">南海市光大冷气有限公司 深圳市开灵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日立工机有限公司 顺德市日索空调器有限公司 深圳市科冷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省农业机械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