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WTO:农产品流通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将受到国际竞争的冲击。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加入WTO必然会加速中国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势必会推动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改革与发展。国内农产品流通将逐步融汇到国际的大流通、大循环体系中,因而分析加人WTO后农产品流通的发展策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影响
    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流通除了要接受 WTO一般规则的要求外,主要是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多边协议的约束下进行。因而人世后农产品流通必须遵守国际规范,使国内政策与多边纪律相协调。中国同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达成的有关农产品协议和其他一揽子接受的协议,主要涉及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等内容。WTO农产品协议旨在对各国政府抑制农产品进口、鼓励出口的措施加以限制,其目的是消除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扭曲现象,实现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平等竞争。
    2001年9月17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小组的工作基本结束。中国即将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履行加入WTO农业谈判中所承诺的义务,包括不再给予农产品出口补贴、取消非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等。《中美农业合作协议》是中国加人WTO一揽子协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协议中我国承诺2004年前农产品平均进口关税税率降到17%,-些美国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平均关税降为14.5%,其中大豆关税税率仅为 3%,肉类和水果关税税率为10%一12%,乳制品关税税率为12%-19%。这样低水平的关税税率,必然使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农产品进出口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受到较大影响。
    (一)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加入WTO会增加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一是可利用世贸组织有关条款保护自己,防止其他国家歧视性地利用贸易保护政策,为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纪律和环境,有利于国内有竞争力的水产品、蔬菜和部分畜牧产品增加出口;二是农产品进口会大幅度增加。由于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等农产品的国内价格比国际价格高,预计在降低关税后进口会大幅度增加。比如,在目前关税水平、运输、仓储条件下,美国产的小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价格基本与中国小麦价格持平,中国加入WTO降低关税水平后,中国小麦在价格上就处于劣势,而且中国小麦质量较差,按国际惯例小麦质量25项检验中,中国大部分地区生产的小麦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而不符合出口标准。当然,我们可以通过进口这些占用资源较多的基本农产品,缓解中国人均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压力,加快土地资源短缺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从我国粮食生产和贸易格局上来讲,加入WTO后东南沿海地区的粮食需求将部分转向国际市场,国内不具比较优势的粮食品种的生产会进一步减少,这都会导致粮食进口增加。
    (二)加入WTO将加快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 加入WTO无论是增加出口还是增加进口,必然大大增加农产品的流通量,使中国农产品流通逐步融人到国际的大流通当中去,迫使我国农产品流通适应国际流通的节奏及要求,这有利于深化中国正在进行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随着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粮食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将被打破,国有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上的优惠政策也会逐步减少,国内会逐步形成多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的局面。
    二、当前国内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我国农产品基本上由国有商业部门垄断经营,因供求信号扭曲导致农产品流通一直不畅。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产品流通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尚得不到较好解决,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也不能较好地衔接。农产品流通中除普遍存在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落后、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外,主要有如下三个问题。
    (一)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 一方面,原国有农产品经营企业转制困难,不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点在国有粮食企业身上体现特别明显。另一方面,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由于农村普遍缺乏具有独立产权的代表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很低,分散、细小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农民的交易方式,农民呈无组织分散状态进入市场,面对社会上各利益集团的权益侵蚀和不正当竞争,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力。
    (二)农产品流通中信息服务薄弱 首先,市场信息化建设落后(主要针对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是信息化硬件建设落后。由于经济效益差、信息意识落后等原因,大多数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致使市场信息情报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一些市场采用传统的广播、板报等方式发布少量品种、价格信息,有的市场根本没有信息服务,更谈不上为农户生产、产品流通、产品加工提供全面、持续的信息。二是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就河北省而言,县级以上政府的信息网络较健全,信息量也较大,但缺乏一个把政府、市场、客户和生产者联接起来的网络,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快速传递,致使批发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不能很好起作用。
    其次,对农民的信息服务不到位。农民习惯于听从行政号召,缺乏对市场的分析能力。虽然当前涉农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络,但主要问题是网络在乡、村出现断层,使农民获取信息成本很高。而且大多数农民因自身素质原因缺乏对信息的分析、选择能力,因而造成农民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
    (三)农产品流通滞后于生产,生产又缺乏市场信息指导 一是各地普遍存在重农产品生产、轻农产品流通现象,造成农产品流通滞后于生产。有些人认为农村经济工作主要是要抓生产,流通工作不用抓。有的人虽认识到流通的重要性,却又不知如何抓,最终导致农产品卖难或买难的现象时常发生。自发形成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产品民间流通组织普遍缺乏管理和指导,他们受利益驱使,在农产品短缺时为从中牟利高价抢购,在农产品过剩价低时为规避风险一哄而散,从而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二是有些地方存在重市场建设,轻市场预测,不注重分析市场需求变化,造成农产品生产滞后于市场。由于市场分析、预测难度较大,因而在农产品流通工作中,各地只重视市场的场地建设,不搞农产品市场分析、预测,缺乏对生产的正确指导。农民由于自身文化素质、掌握信息、市场经济意识等方面条件的限制,不能掌握市场行情,生产决策的盲目性较大,经常出现“什么价高,大家就种什么,种什么,什么就难卖”的尴尬局面。
    三、面对WTO农产品流通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当前重点是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要根据农产品的流向、仓储设施、交通条件合理布局,逐步形成全国性以批发市场为龙头的市场网络。要强化市场内部管理和市场机制的完善,积极引进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积极运用拍卖、代理等现代交易方式。面对加入WTO后农产品流通量大、产品质量要求高的特点,要加强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等设施建设,并完善质量、检测、金融、保险、治安等服务机构。同时还要注重建立农产品零售网络。要结合各地情况,积极采用超级市场及连锁经营方式来销售。
    (二)发展信息主导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协调越来越重要。信息化已成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信息主导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是用计算机网络将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向各经营主体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减少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在信息主导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方面,一是利用当地现有农村经济信息系统,建立信息主导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政府要支持发展大型信息主导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批发市场、农业信息机构、产品供应者、产品需求者及政府有关部门的计算机联网。要重;点进行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发布工作,搞好市场信息咨询服务,这也是成熟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二是促进交易单位和个人上网,逐步实现网上交易。电子商务是新世纪商业、商务活动的大趋势。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化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购买、消费方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网上购买的比例会逐步增加,这必将极大地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中国农业发展意义重大。一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度,二是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实行专业化生产,四是实行一体化经营,五是实行企业化管理,六是实现精细化农业。因而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农产品加工、流通的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国有、私营、外资从事农产品加工、经营业务的企业与农民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发展龙头企业。依据各地资源优势,选准主导农产品,形成专业化规模生产。企业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走“两高一优”的路子。努力培养和扶持一批农产品营销公司,树立中国产品形象,创立名牌产品,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并且要抓住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时机,选择有实力的农业公司重点培育上市,一可通过股市为企业融人大量资金,二可把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引入农业企业,为农业企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四)重视培育中介组织 发展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是当前搞好农产品流通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利益的基本方法。从各地实际出发,培育中介组织,可以采取如下几种形式:(1)支持、鼓励和发展农民自办购销组织。(2)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开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笔者认为应该发展代表农民综合利益的合作组织(有人提出要恢复农会)。因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往往不稳定,而且因其不代表农民其他权益,所以这种组织缺乏凝聚力。而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代表农民各方面的权益,自然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这样的组织参与农产品流通必然能保障农民的权益。 (3)积极推进供销社改革,发挥其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目前,全国供销社系统经营服务网点 t00多万个,职工近600万人,在农产品加工、流通方面具有雄厚实力。各地基层社应努力开拓城乡市场,强化为农民的服务功能,利用现有城镇网点设施,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优势,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主导产品,把产、加、销联成一体,带领农民走向市场。
    (五)提高农民素质搞活农产品流通 提高素质是农民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取胜的前提。应采取重点培训与普及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迅速提高农民营销和搞活农产品流通的能力,尽快适应国内外市场。一是使广大农民增强市场经济观念,提高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决策能力,减少“高价惜售,低价抛售”的现象;二是使广大农民增强信息意识,加入WTO后的农产品市场必然千变万化,要把握市场动向,就必须要掌握信息、分析信息。政府一方面应解决农户获取信息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应对农民进行信息知识培训,教会农民基本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方法,强化农民信息意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了解、收集国内外市场信息变得方便、快捷、费用较低,农民提高互联网利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六)发挥政府的调控与服务作用 面对 WTO,我们要建立市场经济型的农产品大流通体系,政府的监督与调控作用十分重要。一要为农产品流通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建立规范化的市场监管机制;二要发挥组织农产品出口的职能,政府要研究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为企业、农户提供准确信息,并为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人创造条件;三要建立和完善对农产品流通的调控制度,特别要建立市场运行监测制度、重要农产品的储备制度、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制度、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等,以保障农产品流通的正常运行。(农业经济问题/路剑 王健 李小北 李维军 张明)